佳木斯市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实录哈尔滨文学论坛middot龙江文
TUhjnbcbe - 2021/9/27 19:10:00
实录|哈尔滨文学论坛·龙江文学新实力第一期作为知识的地方经验”——孙且笔下的偏脸子(上)乔焕江|哈师大文学院教授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开头,我简单介绍一下论坛发起的初衷。它发生在我和凯旋老师的一次偶然聚会。我们想对龙江当下的创作队伍做一个梳理,重点清理、盘点近年龙江新出现的且希望有更大创作实绩的实力派作家。从今年开始,以每月一次的频率推出一位作家进行讨论;此外,鉴于龙江当代文学前期的一大批老作家对中国文学贡献莫大,但少有梳理和论述,我们还打算做论坛的另一个系列——“向龙江老作家致敬”系列,通过回顾他们的作品和创作活动,汲取一些能够为我们今天所用的经验。这样的两个系列从今天开始会常规性地做下去。感谢果戈里书店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空间和平台,所以我们觉得这个论坛的前景还是可观的。我再简单说一下自己关于设置这个论坛的另外一些想法。我本人所在的哈师大文艺学学科曾经做过两次关于龙江文学的大项目,一个是龙江重点作家研究,龙江当代的重要作家,进行专论式的总结;一个是《龙江当代文学大系》的编选,参与这个项目我是受益匪浅,因为我发现黑龙江文学是个不折不扣的“富矿”,但是缺少研究、发掘和梳理,以至于到今天我们谈当下的新作家的时候通常是和黑龙江的文脉割裂开的,没有把二者有效的关联起来,没有纳入到黑龙江当代以来的文脉中去谈。依我看这是成问题的,因为黑龙江的文脉和新中国的文脉其实又关系莫深。我有一个观点,黑龙江文学不仅是中国当代文学的普通一部分,它实际上是生成新中国文学的“原点”之一,也就是说它跟中国当代文学不是构成性的关系而是生成性的关系。如果从这样的意义上来理解,来建立当代黑龙江文学与新中国文学之间的关系,再把当下一些新的作家放到这个视野中去考量,对于他们的成绩和走向的衡量,我们大概能把握得更好一些。另外,我这几年接触一些我们本地的重要作家以及年轻作家,看了一些作品,发现其中有一些拍案叫绝的地方,但有时候也有很多觉得不太解渴的地方,认为它们在某些问题上还是有所不足。我也在想问题到底出在哪儿,想来想去,从我个人的研究视角来看,大概还是对我们自己的文学史、文化史、社会史的理解和判断上。最后,从学院的角度讲,能让学院的老师有效介入到地方文学文化空间的构建和塑造里,这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次新鲜的尝试。论坛的第一期,我们非常有幸请到“新实力”中的“实力派”作家孙且,和我们一起来对他的小说进行研讨。希望氛围是建设性的,摆脱当代文学批评某种常见的研讨会模式,就是“你来了,我们给你贴金”。我们也许会有很多批评意见,但一定是在建设性的路径上展开的。何凯旋|作家、哈尔滨文艺杂志社社长这件事像焕江说的,起因于非常偶然的聚会,偶然中的必然吧。实际上想一想,古今中外伟大作家:鲁迅、菲茨杰拉德、海明威、亨利·米勒……当年也是在书店、酒吧、餐厅的相聚中获得灵感,留下了绝世的篇章。很多事情就是在这么巧合中诞生的,彼此都有相似的需要,一旦坐在一起,一句感性话,一个思想火花闪烁,大家不谋而合走到了一起。当然更主要还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从我个人角度上来说,对哈尔滨师范大学的青年评论家深感敬佩。在公共场合或私下的交往中,发现你们大多出身名校,相貌俊朗飘逸,学养厚重,接人待物又十分谦和,交流起来非常舒服,这些都是为我们的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础的前提。再有就是我们这个纯文学杂志《小说林》,以培养文学新人、发现美妙的小说为己任,跟师大老师教授的专业有着很多的关联,更多的时间应该说我们在文学的现场,我们当下文学现场其实是广袤的文学现场中的一个角落,重要的是不能跟广袤文学现场割裂开来,这就要求即要符合文学思潮的流变,又要固守不变的文学根性。尤其是在推出一些本地新作发现本地新人方面,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他们的文学成长里程中,在某个时间结点上,也就是发表一定数量作品之后,需要捋顺和定位,需要更好地走下去还是要靠现当代文学教授们。我觉得在全国范围内看,现在的文学创作和青年作家的成长和以往还不大一样。一些从上世纪80年代走过来、成长过来的文学中年们都还记得,那个时候有一种自然而然蓬勃旺盛地生长出来又自然而然被认同的过程。现在它不同了,因为现在大众的文化可能更加的多元,人们的爱好同时也更加新鲜,对文学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实录哈尔滨文学论坛middot龙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