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市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杨浦,其实挺倒霉的
TUhjnbcbe - 2024/7/29 17:57:00
白癜风诊疗康复 http://www.bdfyy999.com/m/

近20多年,杨浦真的是退步了。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杨浦地位举足轻重,工业产值占上海全市四分之一以上,贡献了全国超过5%左右的财政收入。

后来杨浦发展严重迟滞,年财政收入仅实现亿,人均更是只有黄浦区的三分之一。

当然财政收入不代表居民收入,杨浦区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8万元,超过上海平均值,几乎是全国平均值的2倍。

简单来说就是:杨浦人民不穷,杨浦区却很穷。

是什么导致杨浦这样的财政大区发展迟滞?区里不富裕带来哪些严重后果?这样的局面接下来会不会得到解决?

01杨浦就是上海的东三省

杨浦在上海的东北部,于是道路大多采用东三省城市命名,比如:鞍山路、长白路、延吉东路、松花江路、营口路、大连路、延吉路、佳木斯路等等,不知道是不是巧合,杨浦的命运与东三省极其类似。

比如建国前杨浦是重要的工业基地,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家发电厂、第一家煤气厂、第一家纺织厂,工业基础相当完善。

建国后我国采用计划经济,具备工业基础的杨浦自然像东北一样承接了工业兴国的重任。

虽说自始至终部分“市区人”对杨浦戴着有色眼镜,当时已经是杨浦地位最高的时期了——因为当时工人的地位足够高,大家引以为豪的工人新村也是杨浦修的最多。

年代上海的工人新村分布

进入90年代后市场经济蓬勃发展,有力的冲击了旧有格局,杨浦引以为豪的棉纺织业陷入大面积亏损,而且污染性制造业不再受到市区欢迎,纷纷被迫关停。

据统计,21世纪初杨浦有超过多家企业关门,工人数量从60万跌落至6万,年财政收入迅速下滑至上海倒数第二,从此一蹶不振。

说杨浦下滑通常有些朋友不愿意承认,因为杨浦人均可支配收入并不低,GDP也与徐汇不相上下。

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悖论后面会提到,这并不是一个反应经济水平的理想指标。

GDP方面,原先杨浦一直高于徐汇,年前后被徐汇反超。而且GDP也是满含水分,作为市区,杨浦仍然靠第二产业贡献了大部分数据。

所以徐汇杨浦GDP数据相差不大,整体发展水平其实已经拉开差距。就像看GDP数据东三省的落后一定会被低估一样。

90年代这些国企为什么在竞争中失利,研究专著一本接一本,大部分都指向国企长期形成的一些不好的习惯:比如官僚主义、思想守旧等等。

更重要的是,政策的东风不再吹向这里。

02风水需要轮流转

改革开放后走在时代前沿的是深圳、汕头几个经济特区,民间经济最活跃的是江浙一带,除了旧工业区居民思想保守外,政策也起到了巨大作用。

国家层面,在远离政治中心远离经济中心的深圳划片试点;上海层面,在与传统中心一江之隔的浦东划片试点。

大家知道这是一次具有相当风险的尝试,新片区政策风险低,而且有大片空地可以施展拳脚。

于是无论是国家队还是外企、民企,纷纷抢滩陆家嘴、张江、金桥、外高桥,具有大量土地储备的闵行等郊区也分得一杯羹。

这时的杨浦正在经受新经济的冲击,心里着急又毫无办法。

遍地是工人新村不好大拆大建,江湾机场还在军方手里动不得,江湾机场向东到江边(殷行街道)有一些空地,却被用来安置市区动迁。

进入80年代后市区开始转型,虹口、黄浦、南市等区兴起了不少市政项目,大批动迁居民迁往殷行,由于这里有条主干路中原路,中原板块就此诞生。

这里建设了民星、市光、开鲁、国和等新村,居住人口高达20万,虽说促进了杨浦开发,却影响了企业入驻——没有大片的空地,如何引来新兴工业企业?

另一方面,财政收入下滑后拆迁速度放缓,大量老旧厂房、二级旧里拆不动,也没有能够为新生力量提供空间。

经常有人拿徐汇与杨浦对比,徐汇滨江、杨浦滨江都是工业区,为什么只有徐汇滨江发展起来了?

杨浦滨江也曾经努力过,早在世纪初就考虑过利用滨江优势打造滨水平台。

然而由于拆迁不顺利,这里一直处于施工中,标杆项目八埭头烂尾,渔人码头等了十来年勉强开业却冷冷清清。

其实问题根源与真如类似,真如发展迟缓自然与李嘉诚有关,但是李嘉诚的商办不投产,很大程度也是因为水产市场等拆迁不顺利。

有这些毒瘤在这,很难形成良好的商务氛围,开发商自然不敢冒险投产。

商办推进不顺利,又进一步影响了区域发展和拆迁进度,进入恶性循环后就出现了烂尾的结局。

徐汇滨江为什么成功了?

除了徐汇经济实力雄厚外,运气成分也相当重要——徐汇赶上了世博大拆迁。

世博园对面就是徐汇滨江,总不能让国际友人一边逛世博园一边眺望对岸的烟囱和厂房吧,于是大笔一挥,徐汇的工厂纷纷迁走。

所以不是杨浦不努力,实在是造化弄人。

03亡羊补牢,会不会为时已晚?

当然老静安、黄浦也面临拆迁困难的窘境,这些区域老房子比杨浦密度还高。

不过这些地方代表上海的门面,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开始旧改,资金投入量自然不是杨浦可以比拟。

于是顶级的写字楼、顶级的商业体纷纷出现在南京西路、淮海路,20年前高大上的外企总部纷纷落户,奢侈品店也渐渐汇集,市中心再次成为商务、商业中心。

杨浦顶着工人区的帽子,这些顶级资源自然不敢觊觎。

前面提到过需要大量土地的新型工业杨浦无奈放弃,商务要求高的外企总部又争不过市区,于是转型吸收科技企业。

20年前这些行业并不是主流,当时处于无奈也好,高瞻远瞩也好,杨浦曾经做出过巨大努力。

年,上海第一家在高校附近建立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上海杨浦科技创业中心成立,此后杨浦的产业重心就放在了培养科创企业上面,科创园纷纷筹划建立。

然而因为种种不能言说的原因,上海并没有抓住这波科技浪潮,顶级的互联网企业纷纷出现在北京,所以杨浦的这条道路并没有获得巨大成功。

如果过去20年上海足够重视互联网,上海互联网能够取得北京那样的成就,杨浦真有可能成为上海的海淀区。

高校密集、教育重地、科技重地、GDP贡献机器,海淀全部完成,杨浦只实现了前面两个。

年后上海互联网才开始追赶,携程网、拼多多自然是其中领头羊,很可惜,都没有诞生在杨浦的科创园内。

不过杨浦并没有放弃这方面的努力,近期字节跳动、美团、B站纷纷落户杨浦,引发了巨大轰动。

所以杨浦好像又重新焕发生机,不过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引起轰动的美团、字节并不是诞生在杨浦,推动区域发展的根本力量还是需要汇集全国资源。

唯有保持开放的心态,才能永葆生机,杨浦近几十年的落后正是因为过于“内循环”。

不过当互联网企业纷纷到郊区当起了“地主”,类似原先“国企”的一些弊端就开始显现。

其实这个问题国家早就重视起来,今年以来互联网企业纷纷遭遇重锤,阿里系不多说,滴滴到现在还不能重新下载,腾讯也战战兢兢——当杨浦大干快上时,互联网企业好像已经没有那么香了。

其实我们又来到了历史关口,又面临一次经济大转型,抓住当下主流产业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抓住未来的机会。

看目前的政策导向,毫无疑问机会又落在了浦东。

不过这是政府主导的力量,民间力量在哪崛起尚未可知,不知道这次杨浦能不能赌对。

04微观层面的不同答案

不过这一切没有影响杨浦人民收入,因为收入不仅仅是工资,还有很大部分是转移净收入和财产净收入。

像杨浦这样的市区,工资收入只是其中一部分。

另外,地段优势也决定了这里的房地产市场不会差,无论是新江湾还是东外滩,新房价格一直高高在上,吸收的居民经济水平也会更高。

不过财政收入不高,当地的城市建设、公共服务通常较为落后,实际的居住体验其实并不好。

杨浦大部分地区城市界面并不整洁,大量老房子、老旧的商业形态遍布其中,部分地段还在频繁施工。

实际上杨浦一直面临人口外流的困境,近些年常驻人口不断下滑,老龄化更是相当严重。

而这些东西,会直接影响居住体验。

每次提到财政收入都会有人反驳:财政收入跟我们老百姓有什么关系,人均可支配收入才重要。

现在看来,人均可支配收入不重要,别人的收入跟你有什么关系?反倒是财政收入一定程度决定居住环境,继而影响你的幸福指数。

杨浦能拿得出手的优势还剩教育与医疗,两者都是需要长期沉淀的资源,在学区房屡受打击的背景下,杨浦的优势还能保持多久?

以上为正文

编辑∣环线咨询

本文版权归“环线房产咨询”所有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进专属粉丝群

一对一深度分析

请加下方客服小姐姐

1
查看完整版本: 杨浦,其实挺倒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