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嫩江农场收割机、灭茬机、联合整地机同步作业收割红高粱。年,黑龙江粮食生产再夺丰收,总产量达到.6亿斤,实现“十六连丰”。吴树江摄
黑龙江伊春市溪水林场退休职工刘养顺(右)带领乡亲们开办起农家院,年经济收入可观。本报记者马维维摄
黑龙江延寿县电商平台创业人项目直播间,主播正在直播带货。本报记者马维维摄
黑龙江喜人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员工忙生产。铁力市以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建设为目标,扶持建强医药产业。本报记者高兴贵摄
黑龙江桦川县星火村民族风情浓郁。该村是新中国第一个集体农庄发源地,也是中国农业合作化经营的发源地。本报记者刘春沐阳摄
黑龙江铁力市工农乡北星村,孩子们在荡秋千。当地大力发展乡村民宿经济,助力村民增收。本报记者高兴贵摄
在黑龙江佳木斯市桦川县星火乡,村村设立运动场所,打门球是老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本报记者刘春沐阳摄
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管理局高标准农田机械化作业。近年来,黑龙江农机化、科技化、产业化水平稳步提高,成为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垦萱摄
仲夏时节,经济日报“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报道组来到地处祖国最北端的黑龙江省,从“东极”抚远到“林都”伊春,从“土改第一村”元宝村到“新中国第一个集体农庄”星火村,在黑土地上聆听“小康故事”,探寻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发展成就。
年,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再夺丰收,总产量达到.6亿斤,实现“十六连丰”。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农村改革不断深入……
奋斗,是走向小康生活的主题之一。走进《暴风骤雨》的原型地尚志市元宝镇元宝村,聆听*带领人民奋斗拼搏、走向小康生活的故事,记者被深深打动。昔日“光腚屯”,是一代人关于贫穷最深刻的记忆,今日元宝村,富裕程度令人赞叹。一排排别墅洋房,一处处花园广场,一个个现代企业,讲述着一段段传奇故事。如何将一个欠债几十万元的“三靠村”建设成为拥有总资产7.2亿元、人均年收入3.3万元的富裕村?元宝村老书记张宝金坚定地说:“拼搏!奋斗!”
小康点亮生活。刘养顺是黑龙江伊春市上甘岭林业局溪水经营所的退休职工,他带领乡亲们开办起农家院,招牌菜就是东北家常的排骨炖豆角、贴饼子。刘养顺说:“现在每年光农家院就收入十多万,环境更美了,钱袋更鼓了,生活更有滋味儿了。”在铁力市工农乡北星村,农田阡陌,溪水潺潺,仿佛到了江南一般。北星村邻山环水、交通便利,在发展乡村民宿后,更多游客到了北星村,追溯乡土的记忆。
美好家园的建设如火如荼,幸福生活的生动实践此起彼伏。一幅*带领人民携手奔小康的画卷徐徐在黑土地上展开。黑龙江广大干部群众正交上一份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龙江答卷。
由经济日报社举办的
年《大美中国小康印记》
主题摄影征集活动
正在火热征集中!
征稿启事见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