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丛蔚青龙头新闻记者霍营文/摄
“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工,没啥文化,如果我捐的造血干细胞能挽救一条生命,我觉得值!”20日12时30分,医院血液病肿瘤研究所的病房里,经过四个多小时的造血干细胞采集,来自佳木斯的李坤(化名)虽然身体疲惫,但想到能为远在山东的35岁白血病患者送去生的希望,他的心里感到十分踏实和满足。
十年前偶然献血成为造血干细胞志愿者
46岁的李坤是佳木斯的一名农民工,这些年一直在工地干装潢的活,养活一家老小。女儿学习争气,考上了黑龙江大学的研究生,李坤干起活来也十分卖力。“今年因为疫情,停工了好几个月,疫情缓解后手头的活特别多,最近几个月没有一天休息过。”
生活中的李坤是一个热心肠,亲朋好友谁家有个大事小情找他,他都会伸手帮忙。十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李坤走上献血车。“献血结束后,护士问我愿不愿意成为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李坤说,听完护士的介绍后,得知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以挽救一条鲜活的生命,他当即同意留下血样,填写了造血干细胞志愿登记表。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坤每天忙着打工赚钱养家,但只要有时间他都会主动走上献血车,奉献爱心。如今他已经累计献血6次。“献血对我们健康的人不算什么,可是如果真的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我认为很有意义。”
配型成功,电话里他一口答应救人
今年七月,正在干活的李坤接到黑龙江省市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管理中心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电话里说我和一个山东的女患者初配成功,问我愿不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李坤说,当时他第一反应是“能这么巧吗?”毕竟时间过去了十年,而且听说非血缘关系配型成功的几率很低,只有十万分之一。“没问题,我愿意捐!”稍微镇定下来后,李坤在电话里答应下来,连和父母、妻子、女儿商量一下都没有。
“人活几十年,如果可以挽救另外一个人的生命,那我的生命就有意义。”李坤说,虽然自己从小长在农民家庭,但勤劳朴实父母一直教育他,别人有难处的时候一定要尽量帮,“我的父母做到了,我也能做到。”特别是后来当李坤和佳木斯血站站长交谈时,了解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意义后,他觉得自己能有机会救人,是一件十分荣幸的事。
连打五天动员剂反应强烈,他咬牙坚持
身高1.6米的李坤体重只有60公斤,而他要救的女患者身高和体重都超过他很多。李坤笑着说:“我经常干活,身体素质好,连感冒都很少得,而且不抽烟、不喝酒,救人肯定没问题。”
启程来哈尔滨前,李坤特意和老板请了十天假,这也意味着这十天他没有工钱。身边的朋友听说他要去救人,有的不理解:“你耽误干活去救一个陌生人,还不给你钱,你图啥?”说到这里,李坤有点激动:“一个人活在世上,赚钱多少只是个数字,救一条生命却是无价的,我虽然是个平凡的农民工,但不能见死不救。”
因为入院前要做核酸检测,李坤14日就早早来到哈尔滨,15日住进了病房,正式采集前他需要连续打五天的动员剂,将骨髓里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到外周血里。打动员剂后李坤身体反应十分强烈,他向记者形容,第一天打完就像喝完两瓶啤酒,晕乎乎的,第二天打完浑身疼痛,腰、胯、肩膀,全身关节没一处不疼的地方,第三天打完呕吐、眩晕……“活了四十多年,真的是第一次这么疼过。”但一想到远在山东等他救命的患者,李坤咬牙坚持了下来。
采集当天,读研究生的女儿来病房陪护
20日8时30分,李坤的造血干细胞采集正式开始,他坦言:“第一次经历这样的事,说不紧张,是假的。”但当听到耳边血细胞分离机发出的滴滴声,他的心情慢慢开始变得平静了,因为时间每推进一秒,那名女患者重生的希望就多了一些。
让李坤感到暖心的是,正在黑龙江大学读研的女儿在采医院陪护,“我不想耽误孩子学习,让她别来,可是孩子不放心,说啥都要陪我。”李坤笑着说,自己这个爸比较粗心,对孩子学习关心不够,不过他也希望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让女儿也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采集历时四个多小时的终于结束,整个过程中一动不动的李坤,身体十分麻木和疲惫,但他笑得格外开心。黑龙江省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秦志忠为李坤颁发了荣誉证书,祝贺他成为全国第例、黑龙江省第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同时感谢他奉献爱心,为白血病患者送去生的希望。
记者了解到,预计22日李坤捐献的“生命种子”将由专人乘坐飞机护医院,并在最快的时间内输入到她的体内。“好好努力活下去,是我对她最大的希望。”李坤面带微笑、语气坚定地说。
来源:龙头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