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门抗疫五十天
——写在绥芬河口岸例输入病例全部治愈出院之际
5月12日,牡丹医院最后一批境外输入患者出院。至此,30个省(区、市)的名绥芬河口岸输入病例全部治愈出院,占全国境外输入病例四分之一的阻击战,在黑龙江以零病亡的战绩告捷。
3月21日,绥芬河市开始实行回国人员入境就地集中隔离的管控措施,至4月8日,经绥芬河口岸入境共计人,覆盖了除西藏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外的30个省(市、区)。从那天起,黑龙江这场外防输入战疫已经进行了53天,牡丹江队、省队、国家队倾力合作,交出了“零病亡”的答卷。
牡丹江队:与时间赛跑
境外输入病例大量涌入绥芬河口岸,这是牡丹江市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挑战。
市委市*府组织绥芬河立即医院,医院;用6天时间将一座办公楼改造成了拥有张医院。拥有7万常住人口的边境小城绥芬河,仅有15家宾馆个房间,在入境人数骤增的情况下,用于隔离宾馆房间数量严重不足,支援当地的名省内医护人员难以进驻绥芬河。看到这种情况,牡丹江市委立即决定,医院、医院,医院医院。
黑龙江绥芬河口岸最后一批境外输入患者出院。
医院改造是一场硬仗。医院原来是牡丹医院,传染科只有20个床位。医院的设计方案,医院要改造成拥有张医院。面对绥芬河难以承载的严峻形势,医院全院总动员,家属主动配合,接到改造任务短短4小时,就将名住院患者全部转移。24小时之内完成“三区两通道”改造,短短4天,张普通床位、张重型病房床位全部就位,至此牡丹江成为绥芬河的大后方,成为口岸输入患者的救治大本营。就连国内的专家都赞叹牡丹江速度。
4月26日对绥芬河口岸输入病例来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这一天,医院通过定点医院验收,开始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传染病患者转运是一项浩大而又不容有失的行动,省委工作组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制定了科学严密的方案和预案,组长张安顺、副省长孙东生坐镇牡丹江市应急指挥中心,现场调度交通、疾控、公安、卫健等多方力量,组织八辆负压救护车分四组分批次有序转运,医院医院近名患者转运到医院。两天半的转运过程虽然时间不长,指挥中心的工作却是高度紧张忙碌的,几公里外的转运现场却是静悄悄的,转运的各个环节低调平稳有序,没有引起周边市民的恐慌,患者也对整个转运过程感到满意。参与救治的一位老医生感慨道,从没见过有这么大规模传染病患者集体转运,时间之短、组织缜密,没出任何差错,可以称得上奇迹。
牡丹江市委书记马志勇说,零病亡的目标能够实现,这次医院大改造,患者大转运,功不可没。
医疗设施举全市之力,医疗力量也同样。医院最初救治过程中,就连林口、穆棱、东宁、海林四个小县城的名医护人员也驰援绥芬河来了。
省队:两支队伍双线作战
从第一例境外输入病例进入绥芬河那天起,绥芬河和牡丹江就成了全省医护人员继湖北武汉、孝感后再度请缨逆行的目的地。
医院规模不是很大,作为绥芬河口岸输医院,收治患者最多时达名,压力巨大。牡丹江市选派医院副院长徐广范,临阵兼任医院执行院长,医院呼吸科、重症医学科38人和佳木斯医疗队人也都不约而同来到绥芬河,一干就是30天。
齐齐哈尔医疗队集结出发。
患者救治的大本营转移到牡丹江后,牡丹江就成了救治境外输入患者的主战场。
49人组成的哈尔滨医科大学医疗队来了;
人组成的齐齐哈尔医疗队来了;
80人组成的佳木斯市医疗队来了;
52人组成的佳医院医疗队来了;
63人组成的鹤岗医疗队来了。
这些白衣战士中,有的刚刚从湖北归来,有的刚刚完成群力省级重症救治中心工作任务,接到指令立即提起行李,重披战袍直奔绥牡。
这次境外输入病例群体,与武汉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一是中青年居多、基础疾病较少,但是流动性大,被感染风险高;二是他们身处异国,离家时间长,长途奔波回国,机体抵抗力弱;三是患者在境外感染并发病,导致疾病进展快,给临床治疗带来难度。为此,需要拿出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医院及各地支援医疗队,为此对患者精准施治,强化心理抚慰,人文关怀,这是他们的特别“药方”。一名辽宁籍重型患者在医院治疗恢复过程中,医护人员悉心照料,教她唱歌、跳舞,为她排解疏导,让她有了家的感觉,她身体恢复很快。
吉林籍患者张某,病情危重,入院时呼吸困难,生命体征几度报警!上无创呼吸机,氧合指数还是上不来。插管!哈医大医疗队刘海涛医生冒着感染风险,进行气管插管操作。医护团队又采取CRRT连续体外血液净化治疗,病情逐渐好转。张某说:“那一周是漫长的,医生和护士围着我,眼睛一直盯着监护仪,是他们负责任,水平高,才救回我这条命。”
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团队,整建制来自省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他们把救治前期治疗的丰富经验应用到牡丹江,少走了很多弯路,大大提高了救治速度和效果。
在救治过程的同时,医护人员更加无微不至地呵护患者。来自广东的专家管向东对此很有感触,他说,医院没有一例重型危重型患者得褥疮,这和医护人员百分之二百的努力和付出分不开,这也是一个了不起的“零”,应该给他们点个大大的赞。
在医疗队伍之外,还有一支患者看不见的工作队。
4月7日,省委赴绥芬河市疫情防控工作组成立,省委常委、*法委书记张安顺任组长,副省长程志明任副组长。当晚,工作组及其下设的医疗救治和专家、口岸边检、交通转运、流调、疫情防控等11个小组,冒着漫天大雪奔赴公里以外的绥芬河连夜投入工作。从这天起,工作组全体成员就没有离开过牡丹江,没有离开绥芬河防疫一线,三十多天里他们经历了三个季节,冬天、春天和夏天,从一身棉装到现在的夏装,未曾休息过一天。专家组组长于凯江每天都工作在病房中,一身兼任疫情防控、流调两个组组长的葛洪更是风里来雨里去,奔波在防控的最前沿,交通转运组组长姜成福深入到转运流程的每一道环节,成了每天都在“走流程”的人……
这一切,都是源于省委省*府的“一盘棋”思想。工作组刚刚下沉第6天,省委书记张庆伟就赶赴绥芬河,到口岸、海关、医院,叮嘱守好国门第一道防线,扛起使命责任,坚决把疫情阻断在落地之处。几日后,省长王文涛再次赶赴绥芬河,要求控好源、放好哨、撒好网,给入境人员所在兄弟省市疫情防控减轻压力。
国家队:重症“八仙”来驰援
重症专家管向东、康焰在病房查诊。
肩负着*和国家的嘱托,“国家队”来了。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工作指导组组长张学高、国家卫健委支援绥芬河工作组组长张宗久赶赴牡丹江,医院患者救治和疫情防控工作。直到患者清零,张宗久仍工作在绥芬河、牡丹江。
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指导组、国家卫健委支援绥芬河工作组的协调调度下,各方力量陆续汇集绥芬河、牡丹江。
中国疾控中心两个实验室来了。4月12日,在绥芬河一顶负压帐篷式移动实验室在几个小时内搭建起来;22日,移动P3实验室车队医院。这一顶帐篷、一个车队就是核酸检测实验室的“野战军”,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给绥牡两地送来的及时雨、雪中炭。
从左至右依次为国家级专家管向东、赵建平、康焰、杨毅、马晓春、刘海涛在病房中。
绥芬河核酸检测能力最初每天只有96人份,口岸通关环节最长采样时间达24小时。随着两大实验室的到来,绥芬河、牡丹江核酸日检测能力均增加份以上,使得当地核酸检测能力实现了大跨越。
8位国内顶尖专家风尘仆仆赶来,管向东、康焰、李六亿、赵建平、杨毅、马晓春、杨汀、于凯江。其中,管向东、康焰、李六亿、赵建平4位是从武汉转战而来,管向东、康焰被网民称为“重症八仙”的成员。
重型、危重型患者的抢救、治疗,关系到战疫的成败与否。从4月6日医院省级重症集中救治区域中心再次启用,收治第一名危重型患者开始,攻坚战正式打响,这里累计收治重型、危重型患者39名,其中危重型患者14名。
在管向东、康焰等国家级专家的指导下,省市联动,攻克难关。国家级专家每天查房会诊,进行个体化指导,重点攻关个别复杂疑难患者。
医院及哈医大医护人员采取一人一案,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并运用经鼻高流量吸氧等先进技术为患者治疗。共为3例患者上有创呼吸机、9例患者上无创呼吸机,对4例患者进行CRRT血滤治疗,对8例患者采用康复者血浆进行治疗,加快了患者病情好转。5月9日,重型、危重型患者清零,实现了零病亡的目标。
感控专家李六亿,是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她一到前线,就马上开展对当地医护人员的培训,医院,巡查指导感控措施落实。在很短时间内,她现场培训了多医护人员,线上培训了2万余人,督导了7家医院,参与了3家医院的改造设计。
“国家队”就是这样,每天两点一线,和我们黑龙江医护人员并肩作战,付出了巨大辛劳。
4月29日,是李六亿战“疫”整整天的日子,当晚8点她回到驻地。让她没想到的是,三位黑龙江院感防控专家早早等在那里,手捧鲜花、蛋糕,轻轻唱起《心甘情愿》这首歌迎接她,表达了我们黑龙江人对“国家队”的情谊。
历时50多天的绥芬河口岸境外输入疫情阻击战,终于取得了阶段性战果。但黑龙江人并未有丝毫懈怠,依然枕戈待旦……
群力战“疫”:向“重症”发起总攻
速看!“龙江健康码”申请全流程
我们的城,终将和春天一起明媚
记者:连占海孙昊邵晶岩
编辑:王雪梅
责编:杨晔
统筹:王巍李国玉
监制:刘荣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