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白癜风的费用 https://m.39.net/pf/a_4629686.html稻瘟病
一、分布与危害
稻瘟病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水稻病害之一。据统计,全世界有70多个国家稻区发生该病害,平均每年造成水稻减产10%左右,这些损失的水稻能养活万人。-年,全世界由稻瘟病引起的水稻产量损失多达1.57亿t,年均超过万t。在我国,各水稻栽培区均经常发生稻瘟病,年均为害面积达万hm2以上,导致的产量损失在20亿kg以上,是我国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威胁之一。
根据有关资料,年以来,该病分别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中期以及年以来在我国出现了多次大流行,造成了严重的产量损失。以四川省为例,稻瘟病年和年曾由于主推品种汕优Ⅱ号和汕优63抗病性“丧失”发生大流行,发病面积分别为72.93万hm2和49.2万hm2,损失稻谷分别为4.1亿kg和2.5亿kg;年以来,稻瘟病在该省每年发生面积均超过40万hm2,导致稻谷减产至少1.5亿kg以上。东北三省也是稻瘟病经常流行的主要地区,近几年稻瘟病在该地区的危害面积超过66.67万hm2,造成的损失可能超过总产的10%。以佳木斯市为例,该市种植14.13万hm2水稻,其中,有9.33万hm2受到稻瘟病的严重危害。上述损失是在积极采取防治措施后的结果;如果不防治,稻瘟病可导致我国稻谷总产量损失30%以上,局部区域可出现绝收的局面。
稻瘟病菌除了可侵染水稻外,还可侵染大麦、小麦和黍等重要农作物,以及画眉草、马唐和稗等杂草。另外,稻瘟病菌也可危害多种禾本科牧草和草坪草。
二、症状
稻瘟病可以发生在水稻的各个生育期,根据发生时期和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叶枕瘟、节瘟、穗瘟、穗颈瘟、枝梗瘟和谷粒瘟。
1.苗瘟发生在水稻3叶期以前。初期在芽和芽鞘上出现水渍状斑点,随后病苗基部变黑褐色,上部呈黄褐色或淡红色,严重时病苗枯死。潮湿时,病部可长出灰绿色霉层。
2.叶瘟发生在水稻3叶期以后。随水稻品种抗病性和天气条件的不同,病斑分为白点型、急性型、慢性型和褐点型4种症状类型。
(1)白点型。为初期病斑,白色,多为圆形,不产生分生孢子。在感病品种的幼嫩叶片上发生时,遇适宜温、湿度能迅速转变为急性型病斑。
(2)急性型。病斑暗绿色,多数近圆形,针头至绿豆大小,后逐渐发展为纺锤形。正、反两面密生灰绿色霉层。
(3)慢性型。遇干燥天气或经药剂防治后,急性型病斑便转化为慢性型。典型的慢性型病斑呈纺锤形,最外层黄色,内圈褐色,中央灰白色;病斑两端有向外延伸的褐色坏死线。病斑背面也产生灰绿色霉层。慢性型病斑自外向内可分为中毒部、坏死部和崩溃部。
(4)褐点型。病斑为褐色小点,多局限于叶脉间,中央为褐色坏死部,外围为黄色中毒部。病斑上无分生孢子。褐点型叶瘟常发生在抗病品种或稻株下部老叶上。
3.叶枕瘟叶耳易感病。初为污绿色病斑,向叶环、叶舌、叶鞘及叶片不规则扩展,最后病斑灰白色至灰褐色。潮湿时长出灰绿色霉层,病叶早期枯死,容易引起穗颈瘟。
4.节瘟主要发生在穗颈下第二节上。初为褐色或黑褐色小点,以后环状扩大至整个节部。潮湿时,节上生出灰绿色霉层,易折断。亦可造成白穗。
5.穗颈瘟和枝梗瘟发生于穗颈、穗轴和枝梗上。病斑初呈浅褐色小点,逐渐围绕穗颈、穗轴和枝梗向上下扩展,病部因品种不同呈黄白色、褐色或黑色。穗颈发病早的多形成全白穗,发病迟的则谷粒不充实,其为害轻重与感病迟早密切相关。
6.谷粒瘟发生在谷壳和护颖上。发病早的谷壳上,病斑大而呈椭圆形,中部灰白色,以后可延及整个谷粒,造成暗灰色或灰白色的瘪谷。发病迟的则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褐色斑点。严重时,谷粒不饱满,米粒变黑。
稻瘟病无论在哪个部位发生,其诊断要点是病斑具明显褐色边缘,中央灰白色,遇潮湿条件,病部生灰绿色霉状物(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三、防治技术
稻瘟病防控策略是以抗瘟品种合理布局为基础,减少菌源为前提,加强保健栽培为关键,药剂防治为辅助。
(一)农业措施
1.抗瘟品种合理布局。种植抗瘟品种是防治稻瘟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抗瘟品种的选用以田间筛选和室内鉴定相结合。
2.药剂喷雾。秧田和大田勤査病情,2~3叶期是防治苗瘟的关键时期,水稻破口期是防治穗颈瘟的关键时期。可选用的药剂有:三环唑~g(有效成分)/hm2、40%稻瘟灵乳油mL/hm2;25%咪鲜胺乳油mL/hm2、15%氯啶菌酯乳油mL/hm2、40%稻瘟酰胺悬浮剂mL/hm2、30%咪鲜·嘧菌酯微乳剂mL/hm2。重病区叶瘟未发病的感病品种,水稻破口初期也应以每公顷使用有效成分~g三环唑预防一次。
(二)药剂防治
1.种子处理。以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用1kg药液浸种1kg种子,浸种48h后催芽,可兼治稻瘟病、恶苗病和稻干尖线虫病;或以25%咪鲜胺乳油、50%稻瘟净乳油倍液浸种48~72h。
2.清除病稻草,消灭越冬菌源。在秧田薄膜揭开之前,将田埂和房前屋后堆积的病稻草用薄膜覆盖,以防病菌吸水、产孢和传播。水稻整个生育期内不要将稻草裸露散放;有条件的地区稻草在水稻秧苗揭膜前应烧毁。
3.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抗病能力。施足基肥,适时追肥,看苗施肥。灌水应以深水返青,浅水分蘖,晒田拔节和后期浅水为原则。
来源:《中国农作物病虫害》
#植物生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