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
编者按
5日,我省“守初心担使命重走抗联路”主题采访调研活动,在东北抗联诞生地和曾经的主战场佳木斯市启动。本次活动是全省广大新闻工作者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具体举措。黑龙江日报派出4路小分队,沿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牡丹江—鸡西—七台河,佳木斯—双鸭山—伊春鹤岗,大兴安岭—黑河—绥化4条线路出发,奔赴省内多个抗联老区,实地踏查抗联遗址,通过寻访抗联亲历者、抗联后代,追忆可歌可泣的抗联故事,展示沧海桑田的历史发展,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今起黑龙江日报陆续刊发4路小分队的报道,今天刊发的是第三小分队来自抗联老区汤原的第一篇报道。
探寻东北抗联足迹,不能不去汤原。要学习抗联精神,更要到汤原。
汤原,松花江下游流域(史称下江地区)革命发祥地和抗日中心区,是中共北满临时省委的诞生地、东北抗联三军和六军的根据地、东北抗日志士最大集散地。在东北抗日根据地中,汤原站在排头,汤原抗日根据地在东北抗日战争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从佳木斯向东北出发,55公里的路程,乘车一个小时来到松花江边。东江渡口,人车上船,轮渡过江时,静静伫立的人们,似乎能感受到那滔滔江水充满着对过往的述说:
90年前,崔石泉到汤原发展了两名*员,引燃了这里的革命星火。
40年前,汤原县被国务院第一批命名为国家一类革命老区。
战斗在汤原、牺牲在汤原的赵尚志烈士当年曾撰写报告说:“(这里)群众觉悟程度高,抗日斗争情绪激烈。”“颇有经验,适于恢复抗日根据地。”
著名抗日将领冯仲云在《东北抗日联军四十年苦斗简史》中也特别强调:“汤原县为抗日斗争最有光荣历史的一县。这个抗日游击区曾支持了六七年之久,差不多每家都有光荣的牺牲。”
年代更迭,功勋垂史,其间是汤原人经历的抗日战火,血雨腥风。
曾经的这里,有环境的恶劣,更有信念的坚贞;有敌人的凶残,更有民众的温暖;有生命的悲壮,更有爱情的凄美;有失败的惨痛,更有胜利的喜悦。
走进红色汤原,有些诧异。英烈故里,你却看不到一个以英雄命名的街道和广场、学校;汤原的烈士陵园,也不是如想象中那样充满肃寂,它就在城中,没有围墙,犹如一个街心公园,任人们自由穿行。汤原人说,英雄就和我们在一起,英名记在我们心里,他们是我们的亲人,那些人、那些名字我们用最宝贵的家传来珍藏。
东北抗联将士夏云阶的外孙女75岁的李惠文,经常来到先辈的墓碑前缅怀英雄们。
75岁的李惠文,著名的东北抗联将士夏云阶的外孙女,经常散步的地方是街心的烈士陵园,她经常义务为那些来这里瞻仰纪念的人们讲故事。轻轻的话语,沉甸甸的内涵,人们却不知她每次的讲述,内心如何的荡起思念。
在汤原县烈士陵园,镌刻有名烈士英名的纪念墙上,汤原县文旅局副局长缴东池向大家讲诉抗联的历史。
在汤原县烈士陵园,镌刻有名烈士英名的纪念墙上,开篇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英雄祭》,其作者是汤原县文旅局副局长缴东池,一位具有诗人气质的机关干部。一个星期天,他在办公室里,宁心静气伏案写下《英雄祭》,写到“汤原儿女,智勇何畏”几个字时,他感到了一阵心疼。
在汤原县博物馆参观的来宾无不为当年抗联战士的英勇事迹所动容。
在汤原县博物馆,每当讲解员清脆的声音落下时,就有一个低沉的声音,悠悠地补充讲述,为那些馆藏做出了更为清晰的标记。这人叫于永奎,现任汤原县关工委办公室主任,同时担任中国抗联研究中心研究员,30年前从黑龙江大学历史系毕业,家乡光荣而厚重的红色历史,促使他投入到汤原革命斗争史研究中,他把东北抗联历史作为学术研究方向。他说,东北抗联最宝贵的经验,是群众基础,汤原最宝贵的是“人”。在三江地区,所有获得胜利的战斗,没有人民支持,没有群众支持,没有群众刺探情报,帮抗联挖工事等若干环境中的支持,不可能取得胜利。
现任汤原县关工委办公室主任于永奎向记者们介绍汤原县抗联的历史。
史料记载,“9·18”事变后,在中心县委的领导下,汤原各区委广泛发动群众组织秘密反日会。广大农民和黑金河金矿、格金河金矿、兴山煤矿、莲江口码头数以万计的工人,抗日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秘密加入反日会;加入共产*领导的抗日武装的有山林队、占山为王的绺子、自卫团、红枪会,有学生、手工业者、小商贩,还有具备传统保家卫国思想的有地阶层,他们有毁家纾难的决绝,也有冒死援抗的义举。
汤原县抗联烈士纪念塔。
在汤原县北靠山村,一座“抬车送粮”的群雕塑像,为这里成百上千的无名百姓立下了一块无字碑。当年为了不让木轱辘车发出声音被日伪发现,为抗联将士送军粮的百姓就用肩膀抬起推车,通过敌人封锁。
“烈士血染汤旺河,千古留芳万古歌”。如今,当年著名“夜袭汤原”的战斗旧址上,已经建起了一个供人们娱乐休闲的广场。不忘历史的红色汤原,用大写的“人”继续谱写新时代的壮丽诗篇。
记者张长虹见习记者孙铭阳
摄影/摄像:郭俊峰
编辑:李志达王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