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媒体聚焦中国农资秀世界土壤日特别策划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精细诊疗优惠 https://m.39.net/disease/a_6298359.html

★前言★

大地所育,终归大地。——乔·皮尔

12月5日,世界土壤日,今年的主题为:土壤,食物之源。

万物土中生,从刀耕火种到现代农业,种植方式愈发先进,耕作工具飞速迭代,但唯一不变的生产要素,便是我们站立了千年万年的土地,95%的食物来自土壤,它是我们的食物“家园”。

但土壤并非亘古不变,随着对土地的开垦与利用,世界上33%的土壤已经退化,如果得不到可持续管理,就会逐渐丧失肥力,培育出营养不足的食物,土壤养分流失问题也被认为是影响全球粮食安全和可持续性的最关键问题之一。保护土壤,寻求可持续发展措施,就是保护我们的食物“家园”。

第九个世界土壤日到来之际,《中国农资秀》推出特别策划——《我们的“食物之源”》。我们以大江南北基层三农工作者的视角,解读全国各地土壤状态,挖掘土壤改良的真实案例,讲述新时代土壤改良工作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显著成就。

01

东北地区

耕地“大熊猫”的阵痛与变革

“黑土地肥到家,捏把泥土冒油花,一两黑土二两油,插根筷子也发芽。”黑土地堪称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中国黑土地总面积约万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部分地区,是我国粮食生产的“压舱石”和“稳压器”。

珍贵的黑土地被比作“耕地中的大熊猫”,但这些年肥沃的黑土开始出现“亚健康”。黑土地正一年年变‘薄’、变‘瘦’、变‘硬’、变‘少’。对此,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农资经销商王国明深有感触。

王国明,在佳木斯从事农资服务工作近20年,他说,当地黑土流失的原因很多,比如盗挖、滥挖黑土等,同时不合理的农业耕作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他以当地水稻种植举例,年初当地水稻单一作物大面积多年连作,造成土壤养分不平衡吸收和土壤结构的恶化,加之种植户常年过量投入化肥,加剧破坏黑土地土壤结构性状,进而加速了黑土地质量的退化。

黑土地大约需要年才能形成约1厘米厚黑土层,但在佳木斯黑土地正以每年0.71厘米的惊人速度流失,照这样下去不到50年黑土地就可能从东北地区彻底消失。

年开始,佳木斯农业种植结构开始调整,加之新型农业生产资料不断投入革新,像王国明这样的农业从业者也渐渐开始意识到,保护黑土地的重要性,王国明开始通过施肥与农业技术服务打造示范样板种植基地,佳木斯佳南农场便是其中之一。

丁秀玲在佳南农场种有垧水稻田,从年开始王国明为她的水稻田配套以有机肥、生物肥为主,复合肥为辅的水稻全生长期营养解决方案,重点围绕黑土地修复与改良开展农技服务。经过近5年时间,丁秀玲的水稻田土壤酸化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实测土壤pH值恢复到6.5区间,耕层松暄,水稻抗倒伏能力显著增强,一年比一年好的收成正是保护黑土地实打实的有力佐证。

黑土地是大自然的馈赠,用好更要养好。年8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正式施行,让保护黑土地从国家层面有法可依,如今在东北大地之上,“龙江模式”“三江模式”等一系列探索保护黑土地的方案收获良好效果,黑土地上的食物“家园”出现了良性变革。

02

华东地区

盐碱地上的“绿色革命”

“民以食为天。”粮食不仅关系民生大计,更关乎国家安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粮食产量主要集中在华东、东北、华中和华北四个地区。其中,华东粮食产量占比近四分之一,但长期以来,土壤盐碱化成为制约其粮食生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盐碱土在我国分布广泛,据统计,我国盐碱土资源总面积超5亿亩,其中具有农业发展潜力的占中国耕地总面积10%以上。华东地区盐碱土主要分布在滨海地区,以江苏、山东沿海较为典型,大量盐碱地严重影响着粮食产量。

东营,黄河入海的地方,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由于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入海,被海水浸渍成为盐渍淤土,不断沉积,日积月累,海退成陆,经蒸发使盐分聚集地表。同时,海水入侵地下水,参与土壤积盐过程,形成了典型的滨海盐碱地。

扈利芝,山东东营市利津县农资经销商。他向我们说到,利津全县80万亩耕地中,盐碱地面积达47万多亩。“春天白茫茫,夏天雨汪汪,十年九不收,糠菜半年粮”,是当时利津县盐碱地的写照。之前在盐碱地里种出的小麦,出苗率低,亩产仅有四百斤左右。

如何向盐碱地要产量?利津县一直在不断摸索,这场盐碱地上的“绿色革命”,从上世纪90年代已经开始。利津县着力进行盐碱地改良,深耕翻土、施加菌肥、上农下渔综合开发利用模式连番上阵,并且不断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建设农业科技园区,开展耐盐碱作物繁育推广,探索出了一条盐碱地综合开发的新路子。

东营市利津县盐窝镇,是远近闻名的“老碱窝”,如今,当地农民曹树银通过综合盐碱治理,配合新型肥料产品应用,盐碱化情况得到明显改善,这几年自家小麦亩产基本都在-0斤。盐碱地“由白转绿”,昔日贫瘠盐碱地,今成高效丰产田。

盐碱治理是中国的千年难题,18亿亩耕地红线要守住,5亿亩盐碱地也要充分开发利用,这对保障中国粮仓、端稳中国饭碗将起到重要作用。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积极挖掘潜力增加耕地,支持将符合条件的盐碱地等后备资源适度有序开发为耕地。

如今,利津县打响了盐碱地上的“绿色革命”,曾经低产缺粮的黄淮海平原,已成功治理盐碱地超过万亩,粮食产量得到了充分保障。

03

西北地区

八百里秦川上的土壤“修护”战

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是全国重要粮食产区之一,每逢盛夏,这片宽阔而平坦的沃土上,就会扬起金色的麦浪。

但关中平原之上,土壤也在发生着改变。由于经年耕作及不合理施肥、灌溉等因素,偏碱性的黄土地频频出现板结,水分严重流失等问题,制约着当地旱作农业发展。尤其是苹果、猕猴桃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土壤所制约的因素愈发严峻,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农资经销商赵勇是亲历者。

赵勇,十多年前从父亲手中接手农资经销时,就发现了当地土壤给种植带来的制约。作为关中平原核心地带,扶风县常年以种植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为主,土壤板结、水分流失严重的问题并没有引起种植户过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