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游梦幻指迷十二钗
且说黛玉自来荣府后,一来是贾母万般怜爱,寝室起居如宝玉,倒把迎探惜三个嫡孙女靠后了。二来她和宝玉的亲密友爱也较别人不同,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止同息,真是言和意顺,似漆如胶。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个薛宝钗,年纪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行为豁达,随分从时,容貌美丽,不像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深得下人心,就是小丫头们亦多和宝钗亲近。人人都说黛玉所不及,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不忿,宝钗却浑然不知。那宝玉也在孩提之间,且天性愚拙偏僻,视姊妹兄弟如同一体,并无亲疏远近之别。如今与黛玉同处贾母房中,只是略比别的姊妹熟惯些,既熟惯便更觉亲密,既亲密便不免有些不虞之隙,求全之毁。这日不知为何,两人言语有些不和起来,黛玉独在房中垂泪,宝玉也悔言语冒撞,自前去俯就,那黛玉方渐渐回转过来。
宝黛亲密友爱,似漆如胶,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止同息,不仅因为他们是表兄妹,更主要的是前生的情缘。此时宝黛之间还没有萌生爱情。
宝钗品格端方,行为豁达,随分从时,是个乖孩子。宝黛钗中,数她年龄最大,此时可能十二三岁样子,黛玉最小,九至十岁间。作为小大姐,宝钗更懂事一点,知道处处让着弟弟妹妹们,而黛玉年龄小,任性一点,很正常。我们既不要据此说宝钗谨守封建礼教,给她扣大帽子,也不要就认为黛玉脾气坏。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前时恼,后时和,是常事。
宝钗性格温和一点,懂事一点,小丫头更愿与她亲近些,也属正常。
由于宝黛关系亲密,宝玉就会在黛玉面前表现得随意些,而黛玉是女孩,比较敏感,就会觉得宝玉不尊重她。这样,两人常常发生些口角,也不算什么,小孩都这样,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行为豁达:心胸开阔,性格开朗,能忍人忍事。
不虞之隙:意料外的误会。虞,意料;隙,误会。
求全之毁:一心想保全声誉,反而受到了毁谤。
且说东边宁府梅花盛开,贾珍之妻尤氏乃治酒宴请贾母、邢夫人、王夫人等赏花,是日携了贾蓉之妻秦氏来面请。贾母等吃过早饭后过来,就在会芳园游玩,先茶后酒。
前面一直介绍荣府,这里首次介绍宁府。
秦氏即秦可卿,贾蓉的妻子。按辈分,贾蓉属第五代。梅花盛开,应是初春。尤氏携了秦氏的手,说明两婆媳关系亲密。
会芳园,就是群芳会聚的园子。暗示它是大观园的雏形。
一时宝玉倦怠,欲睡中觉。贾母命好生哄着,歇息一会再回。秦氏忙笑道:"我们这就给宝二叔收拾屋子,老祖宗放心,交给我就是。"因向宝玉的奶娘丫鬟等道:"嬷嬷、姐姐们,请宝二叔跟我这里来。"贾母素知秦氏是极妥当的人,因他生得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见他去安置宝玉,自然放心。
可见,秦可卿处事快捷利索,故深得贾母赏识,认为她是重孙媳第一个得意之人。她生得袅娜纤巧像黛玉,处事温柔和平像宝钗,集黛钗优秀品质于一身。
宝玉的奶娘是李嬷嬷,李贵的母亲。
当下秦氏引一簇人来至上房内间,宝玉抬头见上面挂着一幅"燃藜图"画,便有些不快。又有一副对联写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宝玉及看了这两句,纵然室宇精美,铺陈华丽,亦断不肯在这里,忙说:"快出去,快出去。"秦氏笑道:"这里还不好,要不就往我屋里去罢。"宝玉点头微笑,一个嬷嬷说:“那有叔叔往侄儿媳妇房里睡觉的礼呢?"秦氏笑道:不怕他恼,他能多大,就忌讳这些?上月我那兄弟来了,虽然和宝叔同年,两人站在一处,只怕那个还高些。"宝玉道:"我怎么没见过?你带他来我瞧瞧。"众人笑道:"隔着二三十里,那里带去?见的日子有呢。"
据《拾遗记》记载:西汉成帝年末,刘向于天禄阁专精覃思,暗中独坐诵书。一太一神精老者点燃手中的藜杖末端帮其照明。这是一幅神仙劝人勤学苦读的画面。
洞明即透彻了解;练达即熟练通达;世事、人情,都是指人情世故,即为人处世的方法、经验和道理。这副对联意思是:为人处世的道理、方法和经验都是学问、文章,须透彻理解、熟练通达才好。它强调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可见,画和对联的内容都挺好,宝玉为什么会不喜欢呢?
小孩大都叛逆,你越过分要求他去干某事,他越和你对着干。平日里贾政对宝玉管束太严,总要他读什么《四书》、《五经》和应付科举考试之类的乏味文章,他难免不腻烦。此时来到这里,见了这类似的东西,自然就条件反射地予以抵触。
这里的上房是谁的屋呢?
应该是贾敬的。因为这里室宇精美,铺陈华丽,且贾敬在道观不在家,正适合宝玉在此午休。不可能是贾珍的,因为他不是爱书人,这样的画和对联出现在他屋里不大可能。贾蓉的也不是,不然可卿不会说"要不往我屋里去罢。"
贾敬是进士,是贾府唯一学历最高的人,年轻时一定也爱读书,勤奋上进。这屋里的画和对联很适合当年的他。
可卿说的她兄弟是秦钟。
辈分上宝玉是贾蓉叔父,可卿将宝玉引到她屋里睡,不符合当时的礼规,故那些下人嬷嬷才有微言,但宝玉年龄小,没什么值得好奇怪的。
刚至秦氏房中,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宝玉便觉眼饧(xíng)骨软,连说"好香"。向壁上看时,有唐伯虎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云: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案上设着武则天当年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赵飞燕立着舞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宝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连珠帐。宝玉含笑道:"这里好,这里好!"秦氏笑道:"我这屋子,大约神仙也可以住得了。"说着,亲展了西子浣过的纱衾,移了红娘抱过的鸳枕。众奶姆服侍宝玉睡下,款款散去,只留下袭人、媚人、晴雯、麝月四个丫鬟为伴。秦氏便叫她们好生在屋檐下看着猫儿狗儿打架。
眼饧骨软:眼色朦胧,视觉模糊,骨节酥软。
细细的甜香是熏香,它能使宝玉眼饧骨软,自是催眠香,引梦香。
据宋代释惠洪《冷斋夜话》记载:唐明皇登上沈香亭,邀太真妃(杨贵妃)赏花宴饮,可时至卯时(北京时间五至七时)贵妃仍沈醉未醒,于是明皇命高力士唤婢女,这时婢女挽着贵妃的胳膊来到沉香亭。只见贵妃醉颜残妆,鬓乱钗横。明皇笑道:"这那是贵妃醉了,分明是海棠未睡足嘛!"于是,后人就将海棠花比作杨贵妃。所以,唐寅画的《海棠春睡图》,就是杨贵妃酒后艳美的醉姿。
秦太虚即宋代婉约派词人秦观。秦观字太虚。秦观和秦可卿同姓,所以这里的"秦"代指秦可卿。"太虚"即"太虚幻境"。秦观长于写男情女爱,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所以,这里的"秦太虚"指的是秦可卿诱导宝玉梦游太虚幻境。
对联讲究平仄相对,上联是仄平仄仄平平仄,下联是平仄平平仄仄平。对仗十分工整。因为"笼"是仄音,上联中的"锁"也是仄音,这就不是平仄相对,而是平仄相同,不合规。原脂本是"笼",程本是"袭",可见改得好。况且,宝玉此时梦游太虚幻境,醒后和袭人发生了性关系。这里的"袭人"还有伏笔作用。
查秦观的词并没有这两句,可见是曹公伪作,是他的"假语存"。
"锁梦"是沉浸在梦中的意思。这副对联译文是:微微寒意让人沉浸在梦中不醒,那是因为春日方至,仍有冬天的余寒。阵阵芳香袭人,原来是美酒的醇香。
这副对联是《海棠春睡图》的配联,要弄懂它的意思,就得从杨贵妃入手。传说杨贵妃有三大喜好,一是絃乐,一是诗词,一是饮酒。一次杨贵妃又喝醉了,只见香汗淋漓,珠珠香汗如琥珀珠子一般,唐明皇便传旨叫贵妃到温泉沐浴。宫女扶着犹醉未醒的贵妃沐浴归来,更觉娇艳无比。白居易就曾赞道:”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这表明杨贵妃沐浴时在初春,正好和对联中的"嫩寒""春冷"相合。而贵妃醉酒归来仍未醒,身上仍散发出阵阵酒香,又恰是"芳气袭人是酒香"。所以,这副对联写的是贵妃醉酒后的美姿娇态。贵妃泡了温泉归来,初春微寒,倒是种享受,所以才"锁梦"。
相传武则天和她的面首张易之、张宗昌淫乐是在四壁挂着镜子的镜殿,即这里的"镜室宝镜"。
赵飞燕是汉成帝的第二任皇后,出身平民,家境贫寒,据说她是郡主和乐工的私生女。赵飞燕体态轻盈瘦弱,所谓"环肥燕瘦"讲的就是她和杨玉环。由于她腰骨纤细,走起路来若人手持花枝颤颤然,故称其"行"为"踽步"。赵飞燕身轻如风,且舞蹈功底深厚,故又用"掌上舞"形容她轻盈的舞姿。相传,汉成帝为了欣赏她的舞蹈,特命人打制了一个金盘,由婢女抬着,供她在盘上跳舞。
相传安禄山和杨贵妃有私情,一次幽会时,安不小心用指爪抓伤了贵妃的乳房,贵妃为了不让唐玄宗发现,就用织物罩住胸部,据说这就是胸罩的来历。由于爪子两字和木瓜两字有些相似,后来就误将爪子传成了木瓜。
寿昌公主实是寿阳公主,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史载她曾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此时梅花落在她的额头上,拂之不去,尤显妖艳,三天后洗之才落。宫女奇其异,纷纷效仿,这就是梅花妆的由来。
同昌公主是唐懿宗李漼的女儿,忒受父亲宠爱。据说出嫁的嫁妆中,各种珠玉宝贝不计其数,这连珠帐肯定在其中。同昌公主的母亲郭淑妃是当时长安的第一美女,传说她和驸马乱伦,结果同昌公主在出嫁后的第二年就抑郁而死,时年二十一岁。
传说西施与范蠡,定情于西施浣过纱的江边。
《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红娘道白:"你接了衾枕者,小姐入来也,张生,你怎么谢我?"。这说明红娘先抱着鸳鸯枕头去了张生处,而后引崔莺莺和张生幽会,私定终身。
秦观未写过上面的对联,其它故事都是传说,不见正史,更有《西厢记》是戏曲。所以,它是"假话存"。那么,作者"真事隐"的是什么呢?
一、暗示它对宝玉有引诱作用。
此时宝玉十二三岁,正处于青春萌动期,对情欲有一种渴求和朦胧的好奇心。从他说的"这里好,这里好!"可知,这些摆设对他有着很强的诱惑力。秦氏虽无心引诱他,但客观上,这些摆设无疑对宝玉有种不可抗拒的魔力。
二、暗示秦氏妖艳,作风淫荡,不守妇道。
《海棠春睡图》,暗示她有贵妃般的丽质婉容;赵飞燕立着舞的金盘,暗示她袅娜纤巧,有着飞燕般的轻盈身姿。
武则天镜室里宝镜,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本瓜,同昌公主的连珠账,都暗示秦氏作风淫荡,"情可轻"(秦可卿谐音"情可轻")。
杨贵妃原是唐玄宗的儿子寿王李瑁的妻子,后来却成了玄宗最宠爱的贵妃,所以《海棠春睡图》,还暗示秦氏和公公贾珍乱伦。
寿昌公主酷爱化妆,发明梅花妆,暗示秦氏生活奢靡艳冶。
宝玉合上眼,恍恍惚惚睡去,犹秦氏在前,悠悠荡荡,来到一处。但见朱栏玉砌,绿树清溪,真是人迹不逢,飞尘罕到。宝玉梦中欢喜,想这个地方有趣,若能于此度过一生,强如天天被父母师傅管束。正胡思乱想之际,忽听山后有人作歌曰: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宝玉听了,是个女孩儿的声音。早见那边走出一个美人来,翩跹袅娜,与凡人大不相同。有赋为证/p>
方离柳坞,乍出花房。但行处,鸟惊庭树;将到时,影度回廊。仙袂乍飘兮,闻麝兰之馥郁;荷衣欲动兮,听环珮之铿锵。靥笑春桃兮,云髻堆翠;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出没花间兮,宜嗔宜喜;徘徊池上兮,若飞若扬。蛾眉欲颦兮,将言而未语;连步乍移兮,欲止而仍行。羡美人之良质兮,冰清玉润;慕美人之华服兮,闪灼文章。爱美人之容貌兮,香培玉篆;比美人之态度兮,凤翥龙翔。其素若何,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蕙披霜。其静若何,松生空谷;其艳若何,霞映澄塘。其文若何,龙游曲沼;其神若何,月射寒江。远惭西子,近愧王嫱。生于孰地?降自何方?若非宴罢归来,瑶池不二;定应吹箫引去,紫府无双者也。
宝玉的梦中,为什么出现秦氏?
宝玉正处于青春萌动期,秦氏长得漂亮,尤其像黛玉袅娜纤巧,平时他一定倾慕于秦氏的美貌,只不过由于辈分年龄的差异,不敢有此非分之想。梦中则不同,由于秦氏房间摆设诱惑,激发了潜意识,在他的潜意识里,就把秦氏当成梦中情人了。
朱栏玉砌:朱红色的围栏和玉石台阶。
朱红围栏、玉石台阶、绿树成荫、清溪涓流,飞尘不到,人迹不逢。这地方宛若仙境。实际上,它就是会芳园在宝玉潜意识里的加工再现。
《警幻仙姑歌》注释、译文及解析
注释
春梦有三层意思/p>
一、春天的梦,暗示此时赏梅是初春;二、性梦,暗示宝玉即将在梦中与仙姑的妹妹"可卿"行云雨之事;
三、易逝的青春年华。
闲愁:没必要的,多余的忧愁。
译文
美好的青春年华,既会如春梦般的烟消云散,也会如飞花一样逐水东流。我要告诚年轻的男孩女孩们,不要陷入情感的纠葛中作无谓的忧愁。
解析
下文交待,警幻仙姑此次前来,原本是接绛珠生魂去幻境游玩,谁知途经宁府遇见宁荣二公的亡灵,嘱她劝诫宝玉不要沉溺于情感纠葛中不能自拔,而应留意孔孟之间,委身经济之道。所以仙姑唱这首歌的用意,就是劝诫宝玉好好读书,精透人情世故,以便成为贾府未来的合格继承人。
前一二句还有隐喻贾府的繁荣与富贵,转瞬即逝,衰败即将来临的意思。
仙姑生得袅娜翩跹,和秦可卿、黛玉十分相似,故而她接下来说秦氏是她妹妹。那黛玉是她什么人呢?这个问题留待后文作详尽解答。
《警幻仙姑赋》注释、译文及解析
柳坞:茂密柳林形成的屏障。
乍:刚刚。
鸟惊庭树:意思是说,鸟儿见了仙姑,由于惊艳于她的美貌,都纷纷从庭院树枝上飞出。这是运用烘托表现手法,间接描写仙姑异常美丽。它的出处见庄子的《齐物论》。该书写道:"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
影度:度即度过,这里指身影移动。
回廊:曲折环绕的游廊。
袂(méi):衣袖。
兮:语气助词,相当于"啊"。
麝兰:香料,香草。
馥郁:浓烈的芳香。
环珮:古人衣服上的佩玉。
铿锵:形容声音响亮,节奏分明。
靥笑:脸上的笑窝。靥,酒窝。
云髻堆翠:堆,隆起;翠,黑色。祥云般的发髻高高隆起,乌亮地垂覆在耳旁。
唇绽樱颗:嘴唇微启,如绽放的颗颗樱桃般的红艳。
楚楚:娇柔,纤弱,秀美。
满额鹅黄:古代妇女涂鹅黄色于额头上,称为"额黄"。一种妆饰。
宜嗔(chēn)宜喜:无论生气还是高兴,都一样美丽动人。
蛾眉:蚕蛾触须细长而弯曲,因此用来比喻女子美丽的眉毛。
颦:皱眉头。
莲步:美女的脚步。
闪灼:光亮闪耀。文章:花纹。
香培玉篆:用香料造就,美玉雕成。
凤翥(chù)龙翔:龙飞凤舞。
其素若何:她素雅的风格怎么样?若何,怎样。
态度:神态、风度。
蕙:蕙兰,香味浓烈。常用来比喻女子品质高雅,如兰心蕙质。
寒江:秋江。
若非:如果不是。
瑶池:中国神话中西王母居住的地方。
吹箫引去:传说秦穆公的女儿秦娥,小名弄玉,不仅长得如花似玉,而且善吹笙。某天夜里,在"凤楼"上吹笙,远远像有和声传来,余音美妙,此后茶饭不思。秦穆公知道后派人找到了这位吹箫少年——箫史,弄玉的病不治而愈。从此,弄玉和箫史天天在"凤楼"合奏笙箫,伉俪应和。一天夜里,两人又在皎洁的月光下合奏,忽见一龙一凤应声飞来,于是箫史乘赤龙,弄玉驾紫凤,双双翔云而去。
紫府:神仙住的宫殿。
译文
像是刚刚离了茂密如屏障般的柳林,又像是刚刚从芳香的花房走出。所到之处,鸟儿因惊艳你的美丽而纷纷从庭院树枝上飞出。你那轻盈的脚步刚到时,曲折环绕的游廊上早见那俏丽的身影摇曳光临。那宽阔的衣袖刚一飘起啊,早有一股浓烈的麝兰芳香沁人;那如荷叶般的衣裙刚一摆动啊,早听见环珮发出叮当响的一片玉音。那面颊上的笑窝如春桃般的艳红啊,祥云般的发髻高高隆起乌亮地遮盖在耳旁;那朱唇微启就像绽开的一颗颗樱桃啊,石榴般的皓齿含着清香。那娇柔苗条的身姿啊,就像雪花在风中回旋飞舞;和那珠玉钗环相辉映的啊,是那满额的鹅黄。你在万花丛中时隐时现啊,无论生气还是高兴,都一样美丽动人;你在池边来回赏玩啊,衣带随风飘起,若如飞扬。那蚕须般美丽的眉毛将要皱起啊,想说话却又未发出一点声音;那轻盈莲步刚一抬起啊,想停下却仍然在前行。
我羡慕美人优良的品质啊,如冰清澈似玉晶莹;我羡慕美人华丽的衣裳啊,朵朵花纹闪耀光亮。我爱慕美人的容貌啊,就像是香造就玉雕成;比美人的神态和风度啊,犹如凤凰飞舞神龙翱翔。
她的素雅怎样?就像春天的白梅在雪中绽放;她的清纯怎样?就像深秋蕙兰披着淡淡白霜。她的宁静怎样?就像幽谷中的青松独木成林;她的艳丽怎样?就像朝霞映红了清澈的池塘。她的文采怎样?就像神龙在曲折沼泽游荡时发出的光彩;她的神采怎样?就像皎洁的月光映射秋江。
这般美貌,往远的说,让西子惭愧;往近的说,使昭君羞愧。你出生那里?来自何方?你如果不是从瑶池西母娘娘赴宴回来的最俊俏的姑娘,那一定是被箫史吹箫引去的驾着紫凤飞去仙宫地府的那位无与伦比的弄玉。
解析
本赋分为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从开头至"欲止而仍行";第二自然段,从"羡美人之良质兮"至"月射寒江";第三自然段,从"远惭西子"至结尾。
第一自然段,作者运用动静结合,间接与直接相结合的表现手法,描写了仙姑美丽的容姿。作者以"方离"、"乍出"、"但行处"、"将到时"等词语,表现了仙姑由远及近的行踪。又以"仙袂乍飘"、"荷衣欲动"表现仙姑的举动,同时又借麝兰的馥郁,环珮的铿锵,调动读者的嗅觉和听觉。接着由动转静,让读者真切看到仙姑的笑靥,头上的翠髻和珠翠,樱颗唇,石榴齿和纤腰。然后又转为动态描写,通过"出没花间"、"徘徊池上"、"峨眉欲颦"、"莲步乍移"等描写仙姑的丰姿。这样,通过动静交互结合描写,增强了人物的立体感,一个栩栩如生的仙姑形象跃然于读者面前。
第二自然段,作者以四个排比句和六个设问句,同时运用大量的比喻,突出了仙姑非凡的气质和神态。
第三自然段,以前二个自然段为基础,采用将仙姑与人间美女和仙间佳丽相对照的表现手法,对仙姑进行总的评价,完成了对仙姑女神形象的塑造。
仙姑和黛玉姿容和气质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仙姑是"但行处,鸟惊庭树",黛玉是"颦儿才貌世应稀,独抱幽芳出绣闺。呜咽一声犹未了,落花满地鸟惊飞"。仙姑是“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徘徊池上兮,若飞若扬",黛玉是"行动如弱柳扶风"。仙姑是"出没花间兮,宜嗔宜喜",黛玉是"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仙姑是"其艳若何,霞映澄塘",黛玉是"娴静似娇花照水"。仙姑是"远惭西子",黛玉是"病如西子胜三分"。由此看来,两人的姿容何其相似。特别是作者尽管运用了各种表现手法来赞美仙姑,却没有对仙姑脸型有半字描写,这和描写黛玉外貌如同一辙。
从气质上来说,仙姑是"良质冰清玉润,素雅春梅绽雪,清纯秋蕙披霜,宁静松生空谷,神采月射寒江";黛玉是"碾冰为土玉为盘","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冷月葬花魂"等等。气质也近似。
宝玉见是一个仙姑,忙作揖笑问道:"神仙姐姐,不知从那里来,要往那里去?我也不知这是何处,望乞携带携带。"那仙姑道:"吾居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乃放春山遣香洞太虚幻境警幻仙姑是也。司人间风情月债,掌尘世女怨男痴。因近来风流冤孽缠绵于此,是以前来访察机会,布散相思。今日与尔相逢,亦非偶然。此离吾境不远,别无他物,仅有采仙茗一盏,亲酿美酒一瓮,素练魔舞歌姬数人,新填《红楼梦》仙曲十二支。可随我一游否?"宝玉听了喜跃非常,便忘了秦氏在何处。竟随仙姑来到一个所在,忽见前面一座石牌横建,上书"太虚幻境"四个大字,两边一副对联,乃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转过牌坊便是一座宫门,上面横书"孽海情天"四个大字。也有一副对联,大书云:厚天高地,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酬。宝玉看了心里自思道:"原来如此。但不知何为古今之情,又何为风月之债?倒要领略领略。"宝玉只顾此一想,不料早把邪魔招入膏肓。当下随仙姑进了二层门内,惟见几处写着"痴情思"、"结怨司"、"朝啼司"、“暮哭司"、"春感司"、”秋悲司"。宝玉因向仙姑道:"敢烦仙姑引我到各司中游玩游玩,不知可否?"仙姑说你是凡眼尘躯,未便先知。无奈宝玉再四恳求,警幻只好答应。宝玉喜不自胜,抬头看见一匾上写着"薄命司"三字,两边一副对联道: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宝玉自是感叹。进入门中,只见有数十个大橱,皆用封条封着,看那封条皆有各省字样。宝玉自拣自己家乡的封条看,只见那边橱上封条大书"金陵十二钗正册",又下首一橱上写着"金陵十二钗副册",又一橱上写着"金陵十二钗又副册"。
人间相爱的男女,因生离苦相思愁而抱恨终身,这时天上有两个地方可以抚平这种愁和苦。这两个地方就是离恨天和灌愁海。
放春山遣香洞,应是寓言春情无限和香艳销魂,比喻这里是受伤女儿们的归宿地。
传说天有三十三层,离恨天处在最高层。由上文知,离恨天上面有一片叫灌愁海的海域,这海中有一座叫放春山的仙山,山中有一个叫遣香洞的洞府,警幻仙姑就住在这里,这里叫太虚幻境。
太虚幻境,是作者虚构的一个理想王国,反映了作者在经受了人生重大打击后,借以发泄对现实的不满。但这么好的一个地方,却是"虚幻"的,不存在的,由此,凸现了作者无可奈何的痛苦心里。
第一回说过,绛珠草修成女体后,常游于离恨天外,饥餐秘情果,渴饮灌愁水。所以,绛珠仙子和警幻仙姑是住在同一个地方的仙界姐妹。由于同食秘情果(放春山树上结的果),同饮灌愁水(灌愁海中的水),故她们长得很像,并且气质也近似。由于仙姑更像黛玉,故而宝玉会丟下秦氏,跟着仙姑去游太虚幻境。
《警幻仙姑赋》中的"方离柳坞,乍出花房",其中柳坞应指放春山上的茂密柳林,花房指遣香洞。
警幻的意思是说情爱是幻觉,不要沉溺其中不可自拔。警是警醒的意思。
风情月债指风月情债。如神瑛侍者曾日以甘露浇灌绛珠仙草,神瑛侍者对绛珠草有情,绛珠草欠了它的情债。绛珠草修成女体后,下凡以泪相还,还的就是这份情债。所以,风情月债指恋爱男女的情感纠葛。
由上文知,警幻仙姑是掌管男女相恋这一类事情的领袖。
"因近来风流冤孽缠绵于此,是以前来访察机会,布散相思。"大概的意思是仙姑发觉宝黛深陷于情爱的冤怨罪孽中无法解脱,她作为管这事的最高领袖,故特来了解情况,并趁这个机会酙情点化,免了他们的相思之苦。所以仙姑接着说:"今日与尔相逢,亦非偶然。"这是因为她此次前来,找的就是宝黛二人。
太虚幻境洞外有座石牌,石牌坊上的对联叫做:"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意思是说把假的当成真的,那这个真就是假;把没有说成有,那这个有就是没有。第一个见这副对联的人,是梦中的甄士隐。当时甄士隐想进太虚幻境看个究竟,忽听一声霹雳若山石崩地陷,他惊醒了,没去成。后来经过三劫后,他随跛足道人飘然而去,应该去了太虚幻境。当时甄士隐爱英莲如掌上明珠,断不了父女情;当时甄士隐的家是姑苏望族,他丢不下。也就是说那时他还执迷不悟,故去不了太虚幻境。但英莲和他是"菱花空对雪澌澌",这段父女情是假的,当时的甄士隐却看成了真,结果终归是假,英莲被拐子拐走后,从此不见了踪影。正可谓"假作真时真亦假"。甄士隐本是姑苏望族,结果房屋被一场大火烧个精光,田庄变卖的钱财也被岳父骗得差不多。这就是"无为有处有还无"。三劫后的甄士隐终于悟了,断了人间情,抛下了富贵心,才去成了太虚幻境。反映出作者的宿命论。
仙姑引宝玉看这副对联,当然是促其觉醒,断了儿女情,抛弃富贵心。但此时的宝玉也和当初的甄士隐一样,未曾觉悟。
"孽海情天"四个大字,横书在一座宫门的上面,表明这里是太虚幻境的洞口。孽海即罪孽的深海,情天即情欲的天国,比喻男女沉溺于情爱造下的罪孽境界。这是劝诫人们断情欲。
宫门两旁对联译文是:天地无限,可叹古今的人们情丝割不断;痴情的男儿,哀怨的女孩,可叹这情债无法酬报。
这副对联是对"孽海情天"的注释。正因为情难断,情债还不了,故而才会陷入情爱的漩涡中无法摆脱,从而造成"孽海情天"。仙姑让宝玉看这副对联,自是要他跳出情爱,明白情爱是罪孽深渊的道理。而宝玉却不明白什么是"古今之情",什么是"风月之债",倒要去领略领略,说明他远未开悟,故而是"把邪魔招入膏肓"了。
这副对联及横批,一方面反映出作者浓郁的悲观情调,另一方面也是对封建礼教的强烈控诉,因为是封建礼教扼杀了青年男女的美好爱情。
既然情爱是造成罪孽的深渊,那么那些无法摆脱感情纠葛女孩的最终命运自然是悲惨的。故而当宝玉进入二层门内,看到的全是"痴情司"、"结怨司"、"朝啼司"、"暮哭司"、"春感司"、"秋悲司"、"薄命司"之类。
"薄命司"两旁对联的译文是/p>
春天的怨恨,秋天的悲伤,都是自己招惹来的;鲜花明月般的容貌究竟为谁娇艳?
这意思是说,春去秋来,你都在那里悲伤忧愁不值得。你那花容月貌妄图让你心爱的人来欣赏,你为他妍,可他却得不到你,你这沉溺于其中无法摆脱,最终只能是"红颜薄命",归于"薄命司"中。贾府的女儿们,几乎都在这"薄命司"中的"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中,说明她们都没有好命运,最终结局都悲惨。
仙姑引领宝玉看"薄命司",是要借此警醒他,要他不要和那些女孩过于亲密,以致害了她们,使她们"红颜薄命"。
宝玉伸手从又副册橱子里拿出一本册子来看,只见这首页上画着一幅画,又非人物,又非山水,不过是水墨滃染的满纸乌云浊雾而已。有几行字迹写的是/p>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这幅画和词写晴雯。
作者将晴雯排在又副册的首位,足见对她的喜爱和重视。
”又非人物,又非山水,不过是水墨滃染的满纸乌云浊雾而已。"暗示晴雯身边有一批爱嚼舌根的无耻小人,点明她的死因。
霁指雨后天晴,云成彩为雯。所以,一二句点"晴雯"之名。霁月原指雨后天晴月朗,这里用来比喻晴雯光明磊落。易散则比喻晴雯短暂的一生。晴雯从不低三下四的讨好"主子",始终在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故说她"心比天高"。她是赖大从外面买来的丫头,由赖嬷嬷作为礼物送给贾母,再由贾母给了宝玉,是奴才的奴才。她连自己姓什么,父母是谁,家乡在那里,一概不知。身世十分卑微——"身为下贱"。她长得漂亮,手又巧,谁都补不了的俄罗斯雀金裘,是她带病修补好。由于她从不阿谀奉承"主子",才招来满地的毁谤声,最后在病得"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的情况下,被王夫人唤来一班婆子强撵了出去,不久凄惨死去。她离世时才十六岁,正是花季妙龄,禁不住让人扼惋叹惜。宝玉也无可奈何,只能以一篇《芙蓉女儿诔》,寄托他的哀思——"多情公子空牵念"。
宝玉看了,又见后面画着一簇鲜花,一床破席,也有几句言词写道/p>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这幅画和词写袭人。
一簇鲜花点其姓,袭人姓花。"席""袭"同音,点其名。破席寓其出身贫苦。席有枕席之意,她曾是王夫人内定的宝玉的妾,破席则寓她最终还是和宝玉分离了。有人说,她曾经和宝玉做过那种事,"破席"寓意她是一只破鞋。
袭人服侍宝玉,体贴温柔,细心周到。"温柔和顺",当得起。枉自是白白地的意思。第一句大概是说,她曾经对宝玉那么好,结果两人却没有走到一起,劳而无功了;或者说,她的好,宝玉并不真心感激,徒劳了。
"空云"是白说的意思。兰花桂花最香,似桂如兰,再次点其名——袭人。兰桂还比喻人的高尚品德。第二句意思是:"白说了你有高尚的品德"。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她呢?据书中介绍,当初袭人进贾府,是因为老子娘饿得没饭吃,见她还值几个钱,就把她买进了贾府作婢。她答应了,舍己救了家。但我们也应该想到,老子娘没饭吃,她也没饭吃,进贾府虽是一着险棋,但只要运营得当,就有可能变成一着妙棋。袭人是聪明、有大智慧的人。"服侍贾母,心里只有一个贾母,服侍湘云,心里只有一个湘云,服侍宝玉,心里只有一个宝玉"。她忍辱负重,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具有极强的忍耐力。但她这种忍耐夹带着私心,在为别人的同时也为自己谋算,她对宝玉的好,并不是发自内心的真爱。她做宝钗的鹰犬,暗中状告黛玉,故作者对她才会有上面的微词。
优伶是古代对戏剧艺人的称呼,这里指蒋玉菡。堪羡是太羡慕的意思,第三句似带有嘲讽的意味。公子指宝玉。
作者在第二回借贾雨村之口,提出了正邪两赋的观点,袭人当然也是正邪两赋式的人物。我们很难用好与坏这样的标准来评判她,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她在作者心目中的位置要低于晴雯。要不然,作为宝玉房内的头号丫鬟,不应该位列第二。袭人和晴雯相比,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晴雯真诚直率却又鲁莽,袭人温和顾大局却又阴险奸滑。
宝玉看了不了解,遂掷下这个,又去副册橱子里拿出一本册子来看,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也有四句言词道是: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枯木,致使香魂还故乡。
这幅画和词写香菱。
桂花代指夏金桂,她是薛蟠后来娶的妻子,香菱的克星。香菱应是被她虐待致死。水涸泥干应是寓意香菱得了一种类似于贫血症的叫做干血症的病,香菱应死于此病。但罪魁祸首是夏金桂,是她的百般虐待,才使得香菱患上了这种病。
香菱原名叫甄英莲,是甄士隐的女儿。甄家本是姑苏望族,可是四五岁的她却被拐子拐走,又一场大火把她家烧个精光,自此彻底改变了她的命运。她受尽了拐子的折磨,被薛蟠掳去后,又受尽了夏金桂的虐待和薛蟠的毒打,所以她是"莲枯藕败"和"平生遭际实堪伤"。
她虽然出身于贵族,却形同奴婢,故排在副册首位。菱角和荷花常长在同一个池塘里,两者的根常常缠绕在一起,它们的清香都来源于茎(藕)上。故说"根并荷花一茎香"。实际指香菱和英莲是同一个人。英就是花,如落英缤纷,英莲即莲花(荷花)。
"两地生枯木"就是两个土字加个木字,即"桂"字,暗示夏金桂。香魂还故乡即死亡。三四句暗示香菱被夏金桂害死。
宝玉看了仍不解,掷下。再去取正册看,只见头一页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词道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这幅画和词同写黛玉和宝钗。
两株枯木即枯林,一来暗示林家后继乏人,只留下一个孤女寄人篱下;二来暗示黛玉的死亡。
"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及"玉带林中挂"中的玉带,可能代指宝玉,因此它的意思是宝玉始终不忘黛玉。
两株枯木也是势单力孤的意思。这样,虽然玉带(宝玉)悬在枯木上,却很难保住,容易被人偷走,这偷走玉带的人是宝钗。
"两株枯木悬着一围玉带""玉带林中挂"既隐含"林黛玉"之名,又暗示林黛玉最终可能是悬木而亡。
钗和簪都是古代妇女插在头上的饰物,双股为钗,单股为簪。"金簪雪里埋",暗示宝钗虽然偷得玉带,成了钗,却也没保住,终久还是"簪",守寡独身孤单终老。"
宝钗的最终结局,虽然无从知道,但我们也可以推测,像宝钗这样的主要悲剧人物,作者应该不会让她平平淡淡离去,否则悲剧色彩就不够浓。或许正像一回分析的那样,贾府抄家后,宝玉宝钗夫妇双双入狱,这时早已对宝钗垂诞三尺的贾雨村趁火打劫,抢走了宝钗。我们知道,宝钗和宝玉是没有爱情基础的。被掳走后的宝钗或许也想和雨村好好过,正应了"钗于奁内待时飞。"又或许是宝玉出家后,雨村掳走了宝钗。但不管是何种情况,作恶多端的贾雨村终因东窗事发而"锁枷扛"。这时的宝钗又形单影只了。也许在漫天飞雪的一天里,无法忍受贫困饥寒的宝钗,终于倒在冰天雪地里,从此再也没醒过来。正是"金簪雪里埋"。
"停机德"出自《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说的是东汉河南郡乐羊子外出访师求学,因为想家,只过了一年就回家了。他的妻子就把正在织布的绢割断,以此比喻学业中断将前功尽弃,规劝乐羊子继续求学,不要半途而废。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女人,被称为"停机德"。因此,这第一句写宝钗,说她虽有贤淑的美德,却无人赞赏(可叹)。
相传一年冬天,漫天飞雪,时而急骤。叔谢安召集众子侄论文,安问:"白雪纷纷何相似?"侄谢朗答:"撒盐空中差可拟。"道韫答:"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大为称赏。后来,人们常称有才华的女子为有"咏絮之才"。第二句写黛玉,夸她才华横溢,却过早离世,令人惋惜(堪怜)。
"玉带林",倒过来念就是林黛玉。"金簪雪"倒过来念就是薛金簪,即薛宝钗。
我们注意到,在画和词中,林薛出现的顺序和次数是:林薛——薛林——林薛。先林后薛,且林在前比薛在前多出现一次。我们还注意到,作者对林薛的感情、态度不同,称林为"堪怜",寄予同情。称薛为"可叹"。含嘲讽之意。所以,说"钗黛同首",说黛钗两人,在作者心目中的位置一样高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有人说,作者把林薛放在同一首判词来写,就是要告诉我们——"钗黛同首"。那我要说,作者之所以把林薛放在同一首判词里,就是为了便为比较,更好地突出林。
其实,要说清这个问题并不难。譬如说,一个是你曾经生死相爱的恋人,一个是你现在但却不爱的妻子,尽管现在的妻子对你百依百顺,处处关照你,只怕你对她除了感激还是感激,很难上升到爱情这个层面上。只怕你的梦中人始终还是之前的那个恋人。所谓"同床异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宝玉看了仍不解,遂再往下看,只见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也有一首歌词云: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弓谐音宫,橼谐音元,"弓上挂着香橼",即指宫中的元春。这幅画和词写贾元春。
香橼是柑的一种,表面黄灿灿,内肉酸涩得要命,正好比喻元春虽然贵为皇妃,表面风光,内心却十分痛苦。
弓是杀人的武器,香橼挂在弓上,十分危险。暗示元春随时都有性命之忧。虎和兕(sì)都是凶恶的猛兽。虎兕相逢,代表朝廷两股强大的政治势力的争斗。大梦归即死亡。由此可知,元春死于宫廷争斗中。
根据以上分析,"二十年来辨是非"的"二十年"应指元春在宫廷生活的二十年。这二十年中,她得时时"辨是非",如履薄冰。因为那是个"不得见人的地方"(元春语)。倒不是说,"辨是非"是要分清对还是错,而是说要站对队。好在元春天资聪颖,分辨能力强,二十年来从未站错过队。终于熬出了头,由才人晋升为风藻宫尚书(相当于皇帝的秘书),并被封为贤德妃。
那时她十分荣光,无论走到那,都是前呼后拥,一呼百应,正像"榴花开处照宫闱"。石榴多子,或许这"榴花开",还暗示那时元春怀了皇子,这也是她获得皇帝宠爱的一个重要原因。
于此,元春风光了三年。三春即三年。但不知什么原因,元春怀的皇子夭折了,故在那三年中,最风光的还是头一年,还得到皇帝的特许,回家省亲。故为"三春争及初春景"。
随着皇子的夭折,元春得宠的程度逐渐下滑。朝廷两股政治势力激烈争斗,得势的一方,趁机在皇帝面前列数贾府的罪状,皇帝信了,先拿元春开刀,元春被赐死。所以说,元春是宫廷斗争的牺牲品。元春一死,贾府随即被抄家。从此,贾府一蹶不振,彻底衰败。
后面又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也有四句写云: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这幅画和词写贾探春。
书中多次暗示探春远嫁如放飞的风筝。这里的"两人"应指探春的父母,风筝指探春。女儿出嫁,父母自然要到场。父亲一定是贾政。若探春出嫁时,王夫人还在世,母亲就一定是她,因探春曾经说过只认嫡母,不认亲娘;若王夫人不在世,母亲就该是亲生母亲赵姨娘了。
一片大海,暗示探春将远嫁到异邦岛国。船中掩面涕泣的女子是探春。
探春远嫁选在清明节这一极不吉利的日子里,或是那时贾府正灾祸大临头,唯有让探春远嫁才可避免,故也就顾不了择日,故出嫁场面非常凄凉悲伤。亲人只有父母,站在江边哭着送别,而站在船中的探春掩面涕泣,时时回头张望:"爹娘啊!此番一去,天高路远,再也回不来了,只怕是想在梦中和你们一见也难。"(千里东风一梦遥)。
探春善书法能诗,诗作虽不及林薛,但在姐妹中也算佼佼者;她组织能力超强,这从她发起海棠诗社的一系列表现中,可见一斑;她管理才能亳不逊色王熙凤,在王熙凤患病期间,治理大观园,兴利除弊,极富改革精神;她能决断,连王夫人凤姐都畏她三分,故诨号"玫瑰花"。她曾经说过:"我大凡是个男人,出得去,定要立一番事业。"所以她是贾府里唯一具有远见卓识,胸怀大志的女孩。可是,她偏偏在贾府走下坡路(贾府的末世)时投生贾府,又偏偏在这个时候远嫁海外,使得她满腹的才华无法施展,可叹"英雄无用武之地"。
在古人眼里,远嫁他国异邦,是件很凄惨的事情,故作者把出嫁日安排在清明节日,像是生离死别似的。故探春也列入"薄命司"中。
后面又画几缕飞云,一湾逝水。其词曰: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这幅画和词写史湘云。
逝水点"湘",飞云点"云",暗合"湘云"二字,点其名。又"飞云"、"逝水",比喻美好幸福生活短暂。
襁褓是婴儿裹身的被服,代指幼年。违,丧失。指死去。由一二句可知,史湘云尽管出生在"金陵世勋史侯家",但由于自小父母双亡,富贵并没有给她带来好福报。
第三十一回《金麒麟伏白首双星》写道:湘云的丫鬟翠缕在蔷薇架下拾着一个宝玉弄丢的麒麟,正好和湘云平时身上佩戴的麒麟是一对。脂砚斋在本回末尾批道:"后数十回若兰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第十四回写到在秦可卿的送殡队伍里有个叫卫若兰的王孙公子。据此来看,史湘云后来可能嫁了卫若兰。他射圃时佩的麒麟,可能是宝玉送的。
传说帝舜来南方巡视,不幸死于苍梧。他的二位妃子娥皇女英闻讯赶来,抱竹痛哭,泪染青竹,泪尽投湘江而死。湘江是娥皇女英殉情处。据宋玉《高唐赋》载:昔楚襄王的先父曾在高唐观梦见一能行云作雨的巫山女神"愿荐枕席",与其共寝。楚云即巫山女神。据此似可推断:"湘江水逝",是指婚后不久,卫若兰就死了,史湘云每天以泪洗面,痛悼亡夫,泪如逝水。"楚云飞"也是暗示她夫妻幸福生活短暂,如楚天云飞,迅即消散。
但"白首双星"的意思是说一对有情人,就像牛郎织女一样,彼此思念对方,"行也思君,坐也思君",直至头发斑白。
故此我认为婚后不久,卫若兰应该受史家抄家的牵连被流放边疆了。古时由于消息闭塞不通,湘云可能一直以为于若兰死了,故而每天泪如"湘江水逝"。同样,被流放的于若兰也始终不忘湘云对他的爱,也一直念想湘云。就这样,一年又一年。直至晚年,白发苍苍的卫若兰终于解禁回来了,此时的湘云也已两鬓染霜。正是:"展眼吊斜晖,只是近黄昏。"("白首双星")。
有人说,宝玉的麒麟被湘云拾着,"白首双星"就是伏湘云后来嫁了宝玉。这是不可能的。宝玉后来都出家了,如何"白首双星"?
"湘江水逝楚云飞",藏"湘云"名。
后面又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其断语云:欲洁何曾沽,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这幅画和词写妙玉。
美玉代妙玉。画的意思是妙玉的结局,如同一块美玉掉进垢泥中一样悲惨。
洁既指清洁,也指佛教所谓的净。佛教认为杀生吃肉,婚嫁生育都是不洁净的行为,甚至整个世界都是不洁净的,只有"极乐世界"才称得上"净土"。佛教认为人们要忘却痛苦,就得看破红尘,领悟万境归空的道理。妙玉是有洁癖的,刘姥姥喝过茶的一只非常珍贵的成窑杯她不要了,无非是嫌刘姥姥脏。给宝玉斟茶的水,是五年前她住在玄墓蟠香寺,收取的梅花上的雪水。她住在栊翠庵,一般不与人来往,自称槛外人、畸人。她最喜欢的两句诗是"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需一个土墁头"。可见,她是"又洁又空"。但她虽是出家人,却带发修行。自己常喝茶的绿玉斗却拿来给宝玉斟茶。她说若宝玉一人去她处,是不给茶喝的。可宝玉乞梅,一去就到手;她一个出家人,竟把宝玉生日记得牢牢,宝玉生日那天,派人送去了拜贴。足见她对宝玉芳心暗许。黛玉湘云凹晶馆联诗的最后,她不仅贸然而来,还和黛湘称"我们"。综上分析,她又是"不洁不空"了。故而,她是"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作者并不是要指责妙玉,否则她不可能位列正册第六位,而是借此揭露封建社会对人性和爱情的扼杀。
"金玉质":指她气质美,才华高,还可能暗示她身份高。
泥垢和淖泥都指肮脏。画和最后一句,应是暗示妙玉最终流落到妓院那种地方。
后面忽见画着个恶狼,追扑一美女,欲啖(dàn)之意。其书云: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这幅画和词写贾迎春。
画中的恶狼指迎春的丈夫孙绍祖。欲啖之意,指孙绍祖对迎春的百般虐待。
据《中山狼传》载:赵简子在中山打猎,刚要把一只狼杀死时,狼却被东郭先生救了。危险过后,狼反而要吃东郭先生。后来人们把忘恩负义的人比作中山狼。孙绍祖的家曾巴结过贾府,得过贾府的好处,后来家资饶富,孙在京袭了职,又于兵部侯却提升,于是得志便猖狂,忘恩负义,逼死迎春。子和系合在一起是个繁体字”孫",隐指孙绍祖。
金闺指迎春是国公贾府的千金。花柳质指她如花似柳般的娇弱,经不起摧残。
一载指迎春嫁到孙家仅一年时间。赴黄粱即死亡。
后面便是一座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其判云: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这幅画和词写贾惜春。
勘破是看透看穿的意思。三春即指孟春、仲春、暮春。“三春景不长"是说春光短促。第一句意思是"春光虽好,却很短促,要看破。""惜春",亦是"惜春光短促"之意。惜春年龄最小,待她稍明事理时,眼睁睁地看着元春死于宫斗,迎春被虐待致死,至于探春远嫁,我还有一种推测:那漂洋过海的,又兼"一帆风雨路三千",会不会发生海难呢?作者为什么把出嫁日选在清明?是不是有这种暗示?这里的"三春"实指元迎探三春。"三春景不长",或指惜春的这三个姐姐都死了,所以她才悲痛欲绝,彻底看破。
缁衣是尼姑穿的黑色佛衣。脂砚斋后来的批语说惜春是"缁衣乞食",境况十分凄苦。顿改:顿时改变。昔年妆:指惜春往年做小姐时的妆容。侯门绣户:有权有势的贵族人家。最后一句是说她孤独,只有佛灯和古佛陪伴。"卧"作"陪伴"解。作者对她的最终归宿寄予同情。
后面便是一片冰山,上面有一只雌凤。其判曰: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好哀。
凤凰中的凤是雄性,凰是雌性。雌凤是说它虽是雌鸟,却有雄鸟的威势。这只雌凤指王熙凤,画和词说她的。
这只雌凤站在一片冰山上,太阳一出,冰山销融,很危险。冰山借指行将败落的贾府也包括凤姐娘家王府。家族败落,她这个管家权力及性命难保。
王熙凤能说会道,左右逢源,八面玲珑,且管理方法有一套,能力确实人人羡慕。但她大字不识一个,贪婪无度,不留后路。工作也蛮拼的,却不知爱惜自己的身体,所以她又是只凡鸟。凡鸟合写是个繁体字鳯,点其名。
在封建社会,妇女必须遵守三从四德的道德规范,在家从父,出嫁从夫。王熙凤也不例外。这就是所谓的"从"。
从书中看,贾府逐渐衰败,但王府好像回光返照,倒呈上升趋势,王子腾的官越做越大。凤姐仗着娘家靠山硬,到处发号施令,颐指气使,不可一世。这就是"令"。
后来,王子腾或许也在宫斗中死亡。失去靠山后的王熙凤说出去的话再也不灵了,从此嚣张霸道的气势休矣("人木"合写就是"休");就连一向在她面前不敢多吭一声的贾琏,也一纸休书把她休了。这就是"人木"的意思。
被休后的王熙凤哭着跑回金陵娘家,气数已尽的王家怎又顾得了她?更有甚者,由于她平时坏事做尽,此时各路债主纷纷前来算总账。由于她本重病在身,一气不到,便呜呼哀哉了。正是"哭向金陵事更哀"。
这里的"一二三",只怕是凤姐一生的真实写照。
后面又是荒村野店,有一美女在那里纺绩。其判云: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这是写凤姐女儿巧姐。
从画中看,巧姐最终成了一名辛勤劳作,艰辛度日的农妇。纺绩:纺线。
贾府的千金,为何沦落到这步田地?
巧姐年岁小,书中出现的频率最小。待到她懂事出嫁时,贾府气势已绝,彻底败落,还谈什么富贵不富贵。那时人人自危,食尽鸟儿各投林,谁会顾她?所以,巧姐这种结局还算不错。她能过上这种平淡普通百姓生活,都是因为当年母亲王熙凤随意间给了刘姥姥二十两银子的缘故。王熙凤也许万万没想到,刘姥姥这么一个邋遢乡下老太太,会这么有情有义。据书中说,后来巧姐被狠舅奸兄卖进妓院,是刘姥姥卖掉房屋救了她。真是巧得遇上这个恩人。巧姐应是嫁了刘姥姥的外孙板儿,成了一个自食其力的普通劳动者。
下面介绍的是李纨和秦可卿。巧姐一个毛毛丫头,为什么排在她们前面呢?我想是作者书中开头说的原因——为"闺阁昭传"。王熙凤之所以排在前面,那是因为凤姐是她娘。
后面又画着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也有判云: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为他人作笑谈。
如冰水好:冰和水都洁净透明,比喻纯洁美好的品德。
这是写李纨的。
茂兰比喻李纨的儿子贾兰"爵禄高登",做了大官。凤冠霞帔指李纨母凭子贵,成了诰命夫人。
第一句中"完"谐音"纨",暗藏其姓名。表面意思是桃花李花结完果实后,花就凋谢了。实指李纨生完儿子后丈夫贾珠就死了。从此,夫妻恩爱没了,美好的青春也没了。好在贾府败落后,别人都朝不保夕,独贾兰"爵禄高登"("到头谁似一盆兰?"),她也因此显贵。
像她那样青春丧偶,尊礼守节,每天只知围着儿子转,待到儿子荣达了,原以为可以安享晚福,没承想儿子又离黄泉路近,官没做几年,却又死了。这又有什么好嫉妒的?还不是白白地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笑谈。
可见,作者透过李纨不幸的一生,对封建节妇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后面又画着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其判云: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这是写秦可卿。
据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脂砚斋批文透露:作者删去了《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一节。由此可知,这里悬梁自缢的美人是秦可卿。高楼大厦即会芳园中的天香楼。
此时宝玉正在秦氏房间午睡,由于他正处于青春萌动期,受秦氏房间摆设的诱惑,梦中和所谓仙姑的妹妹可卿行了云雨之事,这是遗精现象,属于潜意识的不可控。事实上,宝玉和秦可卿一点关系没有。所以作者说:"漫言不肖皆荣出"。
从辈分上来说,宝玉是可卿的叔公,真有此事,当然大逆不道,是不肖行为。第四句的意思是制造此类事情(造衅是制过事端的意思。)的始作俑者在宁国府。所以,宝玉是"假语存","真事隐"的是贾珍和秦氏乱伦。
可想而知,秦氏正是由于这种丑行被人撞见,羞于见人,才会在天香楼悬梁自尽。贾珍秦氏的这种情属孽情。如果人们把性欲(情)摆在生活中的首位,视它如海深天广,那他们的身子就是孽情的幻化身。这样的男人女人碰在一起,必会做出有悖于伦理的荒诞淫乱事情来。
作者之所以把秦可卿排在末位,是因为她不守妇道,生活作风淫荡。